<tbody id="8iwuz"></tbody>
    <tbody id="8iwuz"><pre id="8iwuz"></pre></tbody>
    1. <th id="8iwuz"></th>
      <li id="8iwuz"></li>
      <dd id="8iwuz"><noscript id="8iwuz"></noscript></dd>
      <th id="8iwuz"></th>
      <rp id="8iwuz"></rp>

    2. <dd id="8iwuz"></dd>
      <th id="8iwuz"></th>
      ?
       
      <dd id="8iwuz"><noscript id="8iwuz"></noscript></dd>
      <tbody id="8iwuz"><pre id="8iwuz"></pre></tbody>
      1. <th id="8iwuz"></th><li id="8iwuz"></li>
        作者:羅旭 來源:光明日報 發布時間:2023/4/23 9:39:16
        選擇字號:
        充分發揮大科學裝置“人才搖籃”的優勢作用

         

        4月12日21時,我國獨立設計制造的大科學裝置——東方超環成功實現403秒穩態長脈沖高約束模式等離子體運行,刷新了此前它創下的101秒的世界紀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A科學研究作為高度復雜的專業性工作,很多時候需要借助于先進的大型的能提供極限條件的科學儀器設備,這就是大科學裝置。

        科學實踐證明,面向社會開放共享的大科學裝置除了產出重大科技成果之外,還有很大的人才溢出效應,堪稱人才成長的搖籃。20世紀70年代,有40%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是利用大科學裝置獲獎的;到了20世紀90年代以后,這一數字上升到48%。

        1984年,以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為開端,中國開啟了大科學裝置的建設。近年來,我國大科學裝置建設進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發展期,目前已布局建設57個,根據“十四五”規劃,擬新建20個左右。

        栽下梧桐樹,方能引來金鳳凰。

        2017年8月,王文超、張欣等八位哈佛博士離開美國,扎根中國合肥“科學島”。被稱為“八劍客”的他們選擇回國的原因,除了拳拳愛國之心,還因為這里有一個能讓他們施展才華的一流科研舞臺: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的“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

        有目共睹,大科學裝置作為大型綜合研究設施,為開展國際前沿科學研究、培養和凝聚頂尖科技人才提供了重要平臺,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人才培養的生力軍。例如,我國高能物理界的多位優秀實驗物理學家和理論物理學家,都與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又如,“中國天眼”建成后,向全世界科學家開放,成為吸引、凝聚、培養高端人才的科研高地。

        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要充分發揮大科學裝置“人才搖籃”的獨特作用。在長期的建設發展過程中,我國大科學裝置在基礎研究平臺、學科交叉融合、人才培養體系等領域,積淀了獨特而豐厚的資源優勢,既向國家和社會輸出高水平科技成果,也在源源不斷地造就高素質人才,在自主培養基礎研究人才方面優勢突出。

        新時代新征程,眾多大科學裝置已成為科技第一生產力、人才第一資源、創新第一動力的重要結合點。充分發揮大科學裝置“人才搖籃”的優勢作用,讓這些高水平的科研平臺不斷反哺人才培養,不斷提高基礎研究人才自主培養的能力,必將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和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重要支撐和不竭動力。

        精品一区二区综合
        <tbody id="8iwuz"></tbody>
        <th id="8iwuz"></th>
        <rp id="8iwuz"></rp>

      2. <dd id="8iwuz"></dd>
        <th id="8iwuz"></th>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于傳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系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打印  發E-mail給: 
            
         
        相關新聞 相關論文
        ?
        圖片新聞
        我國大洋鉆探船北部母港啟用 研究揭示太陽爆發的重構過程
        科學家在量子精密測量的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清華大學首次對星系循環內流進行詳細成像
        >>更多
         
        一周新聞排行
         
        編輯部推薦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