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ody id="8iwuz"></tbody>
    <tbody id="8iwuz"><pre id="8iwuz"></pre></tbody>
    1. <th id="8iwuz"></th>
      <li id="8iwuz"></li>
      <dd id="8iwuz"><noscript id="8iwuz"></noscript></dd>
      <th id="8iwuz"></th>
      <rp id="8iwuz"></rp>

    2. <dd id="8iwuz"></dd>
      <th id="8iwuz"></th>
      ?
       
      <dd id="8iwuz"><noscript id="8iwuz"></noscript></dd>
      <tbody id="8iwuz"><pre id="8iwuz"></pre></tbody>
      1. <th id="8iwuz"></th><li id="8iwuz"></li>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發布時間:2023/4/24 9:27:48
        選擇字號:
        專訪吳偉仁:月球南極找水 嫦娥七號任務難度大

         

        今天(24日)是第八個中國航天日,總臺央視記者日前來到位于北京的深空探測實驗室,對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進行了獨家專訪。吳偉仁介紹,嫦娥七號計劃2026年前后實施發射,它的主要任務是去月球南極尋找月球存在水的證據。這項任務非常復雜,風險系數也非常高,嫦娥七號有望成為第一個在月球南極降落的航天器。

        嫦娥七號將由月球軌道器、著陸器、巡視器和飛躍器等部分組成,它們將在月球南極執行復雜的探測任務。

        記者:您剛才說到它的挑戰性更大,大在哪呢?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 吳偉仁:第一,我們是人類第一次在月球南極降落。月球南極地形地貌,它的地理環境我們都不是很清楚,要通過軌道詳查,詳查過后,我們確定比如初步選定了降落點,那么以后能不能在這個降落點真正降落,所以我們現在選了多個降落點,最后實施的時候再確定具體在哪個地方。第二,嫦娥七號在月球需要長期工作,月球溫度、環境都是很惡劣的,它和地球的南極北極一樣,它有極晝和極夜的現象。我們現在初步估算在月球南極,一年中能夠長期有光照的大概有100天左右,但是它是低溫。

        記者:低到了多少?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 吳偉仁:低到了零下100多攝氏度。在這種環境下它要能夠長期工作,這是很重要的,它長時間經受低溫,這是我們面對的一個很大的難點。

        吳偉仁告訴我們,不同于此前著陸月球的嫦娥三號、四號和五號,由于嫦娥七號任務的特殊性,它需要特意尋找坑多的地方著陸,因此挑戰極高。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 吳偉仁:我們飛躍器要在坑里面去找水。

        記者:過去看看有沒有水。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 吳偉仁:對,要去來回飛,要起飛幾次,希望能夠找到水,而且坑也比較深一點,最好是長時間太陽照不著的。所以這對我們的著陸點就提出了新的要求,受到了很多限制。

        記者:現在著陸點也是在進一步的論證和尋找過程當中?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 吳偉仁:對,我們初步已經確定了,我們確定了若干個著陸點,最后選擇一個著陸點或者兩個著陸點進行著陸。

        (原標題:《專訪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月球南極找水 嫦娥七號任務難度大》)

        精品一区二区综合
        <tbody id="8iwuz"></tbody>
        <th id="8iwuz"></th>
        <rp id="8iwuz"></rp>

      2. <dd id="8iwuz"></dd>
        <th id="8iwuz"></th>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于傳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系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打印  發E-mail給: 
            
         
        相關新聞 相關論文
        ?
        圖片新聞
        我國大洋鉆探船北部母港啟用 研究揭示太陽爆發的重構過程
        科學家在量子精密測量的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清華大學首次對星系循環內流進行詳細成像
        >>更多
         
        一周新聞排行
         
        編輯部推薦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