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ody id="8iwuz"></tbody>
    <tbody id="8iwuz"><pre id="8iwuz"></pre></tbody>
    1. <th id="8iwuz"></th>
      <li id="8iwuz"></li>
      <dd id="8iwuz"><noscript id="8iwuz"></noscript></dd>
      <th id="8iwuz"></th>
      <rp id="8iwuz"></rp>

    2. <dd id="8iwuz"></dd>
      <th id="8iwuz"></th>
      ?
       
      <dd id="8iwuz"><noscript id="8iwuz"></noscript></dd>
      <tbody id="8iwuz"><pre id="8iwuz"></pre></tbody>
      1. <th id="8iwuz"></th><li id="8iwuz"></li>
        作者:吳長鋒 來源:科技日報 發布時間:2023/4/25 7:33:43
        選擇字號:
        新方法實現常溫常壓下二氧化碳捕獲與釋放

         

        科技日報合肥4月24日電 (記者吳長鋒)記者24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劉波教授、南方科技大學徐強教授與國際研究團隊合作,首次用二氧化碳作為客體分子模擬二氧化碳水合物結構,使用廉價的硫酸胍與二氧化碳共結晶形成穩定的包合物,實現了環境溫度壓力條件下二氧化碳可逆的捕獲與釋放。這有望成為一種很有潛力的碳捕獲和存儲方法,相關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細胞報告物質科學》上。

        碳捕獲是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的重要環節,對于實現國家“雙碳”目標具有重要意義。目前二氧化碳捕獲主要通過基于變壓變溫的物理或化學吸附過程完成。物理吸附劑采用具有高比表面積的多孔材料,二氧化碳分子通過弱相互作用進入吸附劑的孔道。雖然具有吸附熱低和易于再生的優點,但煙道氣和環境中的水汽與二氧化碳分子存在競爭吸附,極大降低了吸附劑的選擇性、容量和循環性能?;瘜W吸附劑如乙醇胺、有機胍等,雖然具有高的選擇性,但其再生過程需要消耗巨大能量。如何降低二氧化碳捕獲和釋放時的能耗具有重要意義。

        在前期工作基礎上,研究人員進一步將動態氫鍵框架結構變換應用于二氧化碳捕獲。研究人員發現,在室溫附近從硫酸胍水溶液中可以得到晶態二氧化碳包合物。進一步的結構分析表明,二氧化碳被包裹在胍陽離子和硫酸根之間通過氫鍵和靜電相互作用構筑的框架中。令人驚訝的是,二氧化碳僅與框架中的胍離子存在靜電作用,這也是二氧化碳與硫酸胍共結晶形成包合物結晶沉淀的驅動力。強弱適中的相互作用使得碳的捕獲和釋放均能在溫和條件下進行。另外,單位體積的二氧化碳與硫酸胍共結晶形成的包合物,含有相同溫度壓力條件下60倍體積的二氧化碳氣體,而相同溫度、體積下二氧化碳的壓力達到6兆帕,揭示了其在碳捕獲存儲和運輸方面的巨大潛力。

        精品一区二区综合
        <tbody id="8iwuz"></tbody>
        <th id="8iwuz"></th>
        <rp id="8iwuz"></rp>

      2. <dd id="8iwuz"></dd>
        <th id="8iwuz"></th>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于傳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系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打印  發E-mail給: 
            
         
        相關新聞 相關論文
        ?
        圖片新聞
        我國大洋鉆探船北部母港啟用 研究揭示太陽爆發的重構過程
        科學家在量子精密測量的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清華大學首次對星系循環內流進行詳細成像
        >>更多
         
        一周新聞排行
         
        編輯部推薦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