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ody id="8iwuz"></tbody>
    <tbody id="8iwuz"><pre id="8iwuz"></pre></tbody>
    1. <th id="8iwuz"></th>
      <li id="8iwuz"></li>
      <dd id="8iwuz"><noscript id="8iwuz"></noscript></dd>
      <th id="8iwuz"></th>
      <rp id="8iwuz"></rp>

    2. <dd id="8iwuz"></dd>
      <th id="8iwuz"></th>
      ?
       
      作者:朱漢斌 孔令竹 來源:中國科學報 發布時間:2023/4/25 9:41:17
      選擇字號:
      研究揭示地球動力驅動太古代陸地表面氧化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何宏平團隊通過研究,揭示了太古代陸地表面的地球動力學氧化。相關成果4月21日發表于《通訊-地球與環境》(Communications Earth & Environments)。

      太古代造山侵蝕過程產生ROS的示意圖。研究團隊 供圖

      地球大氣的自由氧濃度在第一次大氧化事件(GOE,大約25億年前)期間永久性地上升至10-5倍現代大氣水平。但地質記錄表明,在大氧化事件之前,太古代大陸地表已經發生了局部的氧化風化,這究竟是如何發生的?氧化劑從何而來?迄今為止,這仍是一個未解之謎。

      為了尋找太古代具有重要地質意義的氧化劑來源,何宏平團隊基于前期發現的石英表面自由基與水反應產生氧氣(O2)和過氧化氫(H2O2)等活性氧(ROS)的機制,選取了島狀、環狀、鏈狀、層狀和架狀結構的硅酸鹽礦物,開展了太古代物理風化環境下礦物–水界面作用的模擬研究。

      研究發現,大多數硅酸鹽礦物經機械磨蝕后均可產生ROS,架狀結構礦物(長石和石英)中Si–O鍵均裂更容易形成自由基(SiO·和SiOO·),其ROS產量顯著高于橄欖石、輝石等具低聚合度硅氧骨架的礦物。通過大數據匯編分析發現,在太古代時期,大陸地殼物理風化導致的ROS產量隨地殼SiO2含量的升高和構造運動的增強而顯著增加。

      研究團隊提出,超級山脈的物理風化可構成中太古代的“產氧工廠”。當時大陸上的礦物機械化學產氧通量達到1.73×108~1.17×109 mol yr-1,并隨著大陸地殼的生長和長英質化而漸進增加,這足以引發太古代局部氧化風化事件。

      值得注意的是,礦物機械化學氧化劑產量的時空變化本質上是地表環境對地球深部過程的響應,活性氧的氧化作用驅使大量營養元素遷移至太古代海洋,促進早期海洋生產力的興盛,這種過程驅動了巖石圈–生物圈的協同演化,促進了地球宜居性演變。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3247-023-00789-3

       
      版權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志”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注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系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發E-mail給: 
          
       
      相關新聞 相關論文
      ?
      圖片新聞
      我國大洋鉆探船北部母港啟用 研究揭示太陽爆發的重構過程
      科學家在量子精密測量的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清華大學首次對星系循環內流進行詳細成像
      >>更多
       
      一周新聞排行
       
      編輯部推薦博文
       
      精品一区二区综合
      <tbody id="8iwuz"></tbody>
      <tbody id="8iwuz"><pre id="8iwuz"></pre></tbody>
      1. <th id="8iwuz"></th>
        <li id="8iwuz"></li>
        <dd id="8iwuz"><noscript id="8iwuz"></noscript></dd>
        <th id="8iwuz"></th>
        <rp id="8iwuz"></rp>

      2. <dd id="8iwuz"></dd>
        <th id="8iwuz"></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