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ody id="8iwuz"></tbody>
    <tbody id="8iwuz"><pre id="8iwuz"></pre></tbody>
    1. <th id="8iwuz"></th>
      <li id="8iwuz"></li>
      <dd id="8iwuz"><noscript id="8iwuz"></noscript></dd>
      <th id="8iwuz"></th>
      <rp id="8iwuz"></rp>

    2. <dd id="8iwuz"></dd>
      <th id="8iwuz"></th>
      ?
       
      <dd id="8iwuz"><noscript id="8iwuz"></noscript></dd>
      <tbody id="8iwuz"><pre id="8iwuz"></pre></tbody>
      1. <th id="8iwuz"></th><li id="8iwuz"></li>
        作者:馬彩文 來源:中國科學報 發布時間:2023/4/26 16:16:03
        選擇字號:
        重塑科研生產體系 聚焦主責踔厲創新

         

        在國家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戰略引導下,西安光機所一系列前沿研究與關鍵技術攻關開花結果,更多的國家型號任務接踵而至,科技人員越來越忙。然而加班加點和挑燈夜戰并沒有消減拖期交付風險,它始終似懸頂之劍讓人顧忌。

        為順利投產,科研人員完成設計后還要跟產,“科學家”變成了“工程師”。深陷跟產過程既浪費了科研人員大量精力,科研本職也漸漸疏離,創新的能力提升、活力形成后勁不足。另一方面制造人員投身批產任務,無法聚焦主業,先進制造能力短板突破舉步維艱,嚴重制約研究所核心競爭力提升。

        面對困局,西安光機所領導班子運用辯證思維方式,透過現象看到本質:現行科研生產組織模式影響了生產效率提升。關鍵問題之一是設計階段科研人員缺乏對工藝合理考慮與適當把握;之二是傳統科研生產組織模式難以適應驟增的批產任務。

        所班子秉持“創新是第一動力”理念,大膽提出重塑科研生產體系的改革舉措,依靠體制機制改革和市場化雙管齊下,共同施力破局。舉措之一:成立工藝技術中心,填補能力空缺,履行工藝規劃實施和監督管理職能。通過制度,組織、隊伍、技術、裝備五位一體聯動,健全建強工藝體系設計,全過程夯實科研生產體系根基。該部門組建后快速編制完成《工藝管理匯編》和《工藝體系實施指南》,系統規范工藝設計管理體系;開展“全覆蓋”式工藝體系培訓,逐層逐級灌輸工藝理念和體系要求,對扭轉重設計輕工藝思想具有積極作用;選樹試點項目,打造科研設計與工藝設計融合推進新范式,以點帶面形成示范帶動效果。

        舉措之二:成立批產公司,把制造環節推向市場。依托研究所多年來產業培育的平臺機制,將成熟度較高、數量較多的小口徑鏡頭生產轉移至批產公司。運行一年多,公司年產能2000臺(套)以上(是傳統模式的三倍),服務于研究所空天、光電領域多項重大任務。公司還以共建生產線方式滿足科研單元“個性化”需求,切實解決“燃眉之急”。公司不僅充分保障研究所任務,同時還有足夠的自我發展能力空間。

        舉措之三:因批產公司,先進制造的核心骨干被“解放”出來,人才引領優勢得以充分釋放,先進制造領域創新發展進入“快車道”。如:順利建成大口徑光學制造平臺,具備“磨削-拋光-鍍膜-檢測”全工藝流程能力,光學元件試制能力西部領先,在全國也走在第一方陣。正是如此,研究所僅在2023年元月就拿下兩個大口徑光學載荷項目,合同額超10億元。與所級“十四五”規劃同部署,先進制造完成學科規劃,制造、檢測、裝校、計量四位一體與科研主責主業同頻共振,為研究所爭取更多重大項目準備好必要條件。

        重塑科研生產體系,是西安光機所深化體制機制改革、聚焦主責踔厲創新的又一成功案例,也是西安光機所“弦歌六秩、再創輝煌”的新作為。

        (作者系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報》見習記者嚴濤采訪整理)

        精品一区二区综合
        <tbody id="8iwuz"></tbody>
        <th id="8iwuz"></th>
        <rp id="8iwuz"></rp>

      2. <dd id="8iwuz"></dd>
        <th id="8iwuz"></th>
         
        版權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志”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注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系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發E-mail給: 
            
         
        相關新聞 相關論文
        ?
        圖片新聞
        我國大洋鉆探船北部母港啟用 研究揭示太陽爆發的重構過程
        科學家在量子精密測量的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清華大學首次對星系循環內流進行詳細成像
        >>更多
         
        一周新聞排行
         
        編輯部推薦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