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軟棗獼猴桃新種質。中國農科院鄭果所供圖

不同基因型的軟棗獼猴桃果實。中國農科院鄭果所供圖

不同獼猴桃種質資源的果實。中國農科院鄭果所供圖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獼猴桃資源與育種團隊在《植物生物技術雜志》(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發表研究論文。研究通過開發獼猴桃高密度SNP基因分型芯片,開展了獼猴桃種質資源的評價和四倍體軟棗獼猴桃的遺傳特性研究,為后續獼猴桃分子標記輔助育種和重要性狀遺傳機制研究提供了重要參考。
獼猴桃屬于多年生落葉果樹,具有雌雄異株、高度雜合、自交不親和、育種周期長等特征,國內外育種家仍依賴傳統育種手段,如早期多采用野生直接選種或實生選種等方法,這些方法盲目性較大。開辟遺傳改良新途徑、拓寬栽培獼猴桃的遺傳基礎,有助實現減少育種成本和品種培育多樣化,促進獼猴桃產業提質增效和可持續健康發展。
研究基于獼猴桃種質資源的重測序數據,開發出高密度SNP基因分型芯片,并對獼猴桃種質資源進行鑒定。同時,對四倍體軟棗獼猴桃(2n=4x=116)F1群體進行基因分型,構建高密度整合遺傳圖譜。
結果表明,四倍體軟棗獼猴桃與二倍體中華獼猴桃的基因組保持高度的共線性,定位到雄性特異區域,進一步獲得與其緊密連鎖的分子標記。通過分析不同劑量標記在子代中的分離模式和染色體配對情況,發現同源四倍體軟棗獼猴桃在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配對存在偏好性,為進一步研究多倍體特殊遺傳現象提供了有力的基礎。
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研究員方金豹和荷蘭瓦赫寧根大學植物育種系Chris Maliepaard為論文通訊作者,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王然為第一作者。研究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項目、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工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支持。(來源:中國科學報 李晨)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111/pbi.13958